考研服务more..


招生简章

招生目录

考书目

历年真题

资料笔记

辅导班

报录比

分数线

常见问题

初试经验

复试经验

QQ微信群

more..考研专业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复习备考 > 专业课备考 > 初试经验 > 正文

2020年中山大学传设院大数据传播专硕经验贴

作者:考研网 来源:sysuyz.com 浏览:2055 次 发布时间:2021/1/7


2020年中山大学传设院大数据传播专硕经验贴

【目录】:

一、个人情况

二、专业和目标院校选择

三、专业介绍

四、专业课复习(334

五、英语复习

六、政治复习

七、在职备考时间规划

八、复试

九、初试题目

十、其他想说的

 

***

一、个人情况

我是2018届的往届考生,本科毕业于广外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后工作一年决定考研,全程在职备考,英专跨考新传,没有报班,自主复习。今年一战,报考的是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大数据传播方向)。最终初试成绩395,排名第3;复试成绩417,总分812,最终排名第8,拟录取。

复试表现自己也不满意,但最后还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历程,算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吧。

 

二、专业和目标院校选择

 

当时本科在选择考研还是工作的时候我选择了先工作,因为对考研的专业还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所以选择先从工作实践中再多了解自己、了解各行业。

院校的选择我没有多做考虑,第一选择就是自己高中就很喜欢的中山大学。一开始我还有在纠结考中大的心理学,毕竟也是以前很向往的一个专业,参考书都买了几本初步看了。但后来还是选择了传设院的大数据传播专硕,一是这个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经历&未来规划更加符合;二是这个方向的学习也刚好包含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社科知识。

后来还了解到传设院开设了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以实验室的形式进行内外部合作,做大数据和传媒结合的研究,我觉得蛮新颖的,学生也可以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综合考虑,传设院的大数据传播方向是我的不二选择。

 

三、专业方向介绍和参考书

 

中大传设院此专业方向的介绍除了在官网可以找到,还可以关注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这个公众号,会有详细的专业介绍和实验室的部分动态更新。今年是这个方向的第三届研究生,从每年推免和招考的人数来看,大数据传播专硕的录取人数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报考人数也必定是逐年增多,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图片选自2019年公众号发布的专业介绍)

 

当时做好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之后,我结合了学院官方介绍、往年师兄师姐的经验贴,针对性选择了复习的参考书。由于我是边工作边备考,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我初试的参考书并没有看得很广,而是把针对性强、性价比高的书本看精看透:

 

440 专业基础 (综合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知识)

1)基础书目: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社会学》第七版 吉登斯、萨顿等

??《社会心理学》第11版 迈尔斯

 

2)扩展书目: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郭庆光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 彭兰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 杨宜音

?? 相关读书笔记,如《社会学概论新修学习笔记》等

 

整体来说440334我都是以官方提供的几本参考书为主,后续再补充扩展阅读。不过,传播学的书本我先看的是《传播学概论》,因为它的框架比较清楚,而《传播理论》由于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比较难懂,跨专业的我就选择了《传播学概论》来打基础。

 

此外,《网络传播概论》我也是比较重视的,甚至单独作了这本书的笔记。因为整本书的内容比较新,框架也很清晰,让我在打好传播学知识框架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到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规律。

 

334 专业综合 (统计基础和研究方法)

1)基础书目:

??《行为科学统计》第七版

??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 张文彤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

 

2)扩展书目: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风笑天

??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三版 佩勒姆

??相关读书笔记,如风笑天社会学方法笔记

 

334主要是统计和研究方法两大块的考察,但从今年初试试题来看,与以往两年又很不一样,似乎减少了统计和研究方法的考察量,但我认为在学院专业目录还未正式改变的时候,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统计和研究方法仍然是很重要的,在打好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再补充学习大数据研究方法、数据挖掘的知识(论文和其他资料补充),进行二者的比较(大数据方法VS传统社科研究方法;统计VS数据挖掘)。从试题来看,中大会注重不同方法的对比、适用条件、运用、SPSS的实现等等。

 

《行为科学统计》是关于统计方法的,但是也不用害怕,一开始我看的速度也是比较慢,但是这本书讲得还挺容易理解的,对跨专业的我来说很友好。慢慢理解,多看几遍,用自己的方式做好笔记,就会融会贯通了。另外,之前师姐推荐的一个公众号生活统计学也蛮好用的,有不太懂的统计方法/SPSS, 我都会去上面找到相应的文章,作为补充理解的途径。

 

研究方法我主要看学院推荐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基本都有讲到,层次框架也很清晰。《心理学研究方法》我也同样是作为补充,因为学院的老师有参与到这本书的中译,并且往年初试复试试题也有考到并且往年初试复试试题也有考到,所以个人感觉这本还是挺重要的。

 

SPSS两本书我看电子版的,再加上看视频,边看边试着上手操作,这样也会加强印象。

 

四、专业课复习规划

我是去年三月决定考研,开始各种渠道查资料和询问,选院校和专业,并且陆续买一些专业参考书来尝试看是否适合自己。三、四月有陆续在看一些专业书,例如《新闻学概论》;正式备考中大传设院的大数据传播是在四月底、五月开始。

我这个人学习有一个强迫症,就是一定要先做好全程的规划,每个阶段要干些什么,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计划好,不然很难安心。但这也不是说是很死板的,也需要根据实际进展适时做调整。此外,每个月末、每个星期结束我都会回顾自己的进展,对下个月下个星期做具体的规划。这样每个科目的复习进度和复习情况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我的专业课复习规划也是综合了师兄师姐的规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此外,我当时分析前两年大数据的真题发现334440除了必答题之外,两份试卷考核的内容还蛮大差别的。因此我当时的复习也是两科区分得比较开。下面就分阶段回忆一下我的全程复习规划8

 

阶段一:4月底—6  打好基础 建立框架

1)这两个多月我分别完成《传播学教程》、《传播理论》两本书的第一次阅读,并搭建好传播学的整体框架。这个框架我也参考了@抓马扣叔 和网上搜集的其他资料,按照最适合自己理解的方式搭建。用的软件是xmind

2)有了清晰的整体框架之后,我按照框架的逻辑,整理笔记。一轮笔记以《传播理论》为重点,《传播学教程》作为补充,进行基础知识点的笔记整理。(因为时间有限,也便于自己利用碎片时间随时看,几乎我的所有笔记都是做了电子版的。)

 

阶段二:7—8月中  扩展阅读 深化笔记

1)前一阶段建立好传播学的整体框架后,我再补充阅读了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并参考了@抓马扣叔 的网传框架整理了自己的框架和电子笔记。

2)传播学复习完一轮之后我继续进行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书目阅读,在搭好框架的基础上做电子笔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本都很厚,所以看起来有种无穷无尽的感觉。不过还好内容很有趣,不会枯燥。

 

阶段三:8月中—10  开始研究方法复习

18月中旬开始了334的复习,即统计学和研究方法。因为之前没有学过统计,所以我是按照先统计后研究方法的顺序复习。先看《行为科学统计》,试着理解各种统计方法原理。之后再看研究方法的基础书目,即《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搭建研究框架,并按框架逻辑做电子笔记。基础书目的阅读和笔记完成后,我再补充阅读了相关读书笔记及扩展书目,但因为时间有限,334的扩展书目我没有全部看一遍,我只能按照以往初复试试题,从扩展书目中摘取自己认为是重要的知识点,补充进电子笔记。

在对统计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清晰的框架和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开始在网上找张文彤老师的SPSS视频看,自己也跟着操作。目的是知道SPSS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基础功能的实现。

2)同样的方法,440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我也补充阅读了扩展书目,有重点地补充进原来的一轮电子笔记。

3)开启专业课知识点记忆:9月也逐渐开始背诵传播学的框架和电子笔记,主要是利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进行。

4)开始尝试提笔做真题:10月份左右基本334440的所有基础书目和扩展书目我都完成了阅读和电子笔记。于是我就尝试做了往年的初试试题,看自己不看书能写出多少,写得是否清晰,用词上是否妥当。由于还没怎么开始集中的记忆,我当时写的答案骑士不怎么样,也没什么特别清晰的思路,但是当时心态也还挺平和,因为模拟就是要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下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抓每个知识点的思路,并按专题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案例的积累。

由此可见,复习的方向和重点都是根据自身情况一步步摸索出来的,现在这个阶段也不用特别的焦虑,一步步探索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阶段四:11  专题整理

1)这一阶段,我开始了440知识点的全面背诵,主要是按照自己的电子笔记逻辑来背诵(框架思路+关键词+内容)

2)专题整理:同样推荐扣叔整理的热点专题和专题论文集(神仙啊)。因为时间有限,我从中挑出了中大比较喜欢考的几个专题,按答题逻辑整理笔记和案例;素材来源于扣叔那白嫖的论文集、中大大数据方向导师的论文、公众号整理的专题文章。我当时重点整理的专题有:新媒体/媒介融合、媒介与社会、谣言与风险传播、媒介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并且每个专题里面都包含了可能会用的上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点,进行跨学科的整合。但是时间有限,我的专题整理基本是些关键词和觉得好用的语料,并没有特别多大段的摘抄。

此外,从开始复习起,从每个阶段的复盘、真题分析、热点事件中,我都会用便利贴随时记下我认为需要做整理的专题主题,以及一些思路关键词和案例关键词等,这样也便于后期的系统梳理,不会遗漏。

 

3334的统计基础和研究方法:这个阶段我主要是理解式记忆为主,并查缺补漏。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考虑到中大往年334还是会考比较多某种统计方法在SPSS如何实现blabla,而我原本的统计和SPSS的笔记还比较浅显,于是就再认真细看了SPSS两本书里面的重点,补充并再次深化笔记内容。

4)保持真题模拟:这一阶段我又继续利用周末的整块时间进行真题模拟,目的也是不断找出自己还欠缺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通常我都是在334440两科的知识复习了一轮之后进行真题模拟的。

 

阶段五:12  查漏补缺 注重提炼答题思路

1)这阶段真的什么都没在想,一轮一轮地反复记忆,并且逐渐把记忆周期缩短,整块整块地复习,让知识点以[中观体系]/[专题]为单位整块储存在脑海里。我在记忆专业课的时候会习惯用笔去默写,默写框架→关键词句。这样可以锻炼我的手感笔感,不至于下手陌生。

2)另外,在最后的冲剂阶段记忆专题笔记和各科笔记的时候,我会更注重提炼答题思路,让自己在遇到每个问题时,都知道应该按什么思路去答题。这时我是手写的笔记,在本子上不断记下自己的答题思路。

除了看自己的笔记进行提炼外,我还:

①买了一份去年学长的真题答案(内含答题思路分享),我去参考高分答案是如何作答的、写了多少字、答题思路有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有哪些方面与自己原来的设想有所出入?这个对我来说收获真的蛮大的,尤其是答题思路上,这让我的思维更宽泛了一些,以至于在这次初试题型变动较大时,我在考场上也能快速恢复镇定,尽量多答。

②扣叔分享的批改论述题我也大略看了一些,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答题方法,弥补不足。

 

3)最后就是自己也出了模拟题作为预测和模拟练习;在考前再进行一遍专业课真题的模拟。

 

五、英语

我的英语二考了93分,也算没有给本科学校和本专业丢脸由于我是在职备考,除了周末之外,工作日我都没有一定要追求在下午复习英语,而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家花1小时做题,有时候1小时也不到。单词也只是五月前看了一遍,没有每天背单词

我大概从三月多开始看红宝书,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直到五月才看完了一遍。我看单词的目的是为了唤醒自己的英语语感。毕竟毕业后接触的都是工作上的英语,也没接触什么学习/考试上的英语了。看红宝书过程中我还把自己一直记不住的难词记在了一个单词app上,方便我在碎片时间随时记忆。然后我之后就再也没有背单词了,即使是之前记录在单词app的单词,中后期也基本没看过了。这并不对每个人适用,主要是我后面时间也不多,之前学习也不喜欢记单词但是建议有时间、并且觉得对自己英语不太放心的,还是要坚持背单词呀,词汇是一切的基础。

 

大概六月起我就开始做英语一的真题,完型+阅读理解都开始做,每天做两篇。英语一的真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98-19年),总共做了两遍。在做第二遍的时候还把两次都做错的题摘出来做了错题笔记,分析原因和正确的理解思路。同时,我也把陌生单词记录在app这些错题笔记和生词的宿命都是——后来我再也没怎么看过了(反省中

 

在过了两遍英语一真题后,大概八月中旬我开始了英语二的真题练习。用的是老蒋的绿皮书,同样也是每天两篇的节奏,包括完型和阅读。

 

完成了第一遍英语二真题之后,大概九月中下旬,我也开始了英语二真题的翻译练习,以及大小作文的复习。翻译的练习我没有看别的参考书,就只做真题,并对照着老蒋绿皮书的答案进行详细订正,在本子上积累自己觉得好的词句。

 

英语二作文我首先看的是潘赟的九宫格,这本书讲得比较清晰,可以帮助我了解到考研英语的题型,以及大小作文分别写哪些内容。九宫格这本书的题型分析和真题作文范文我都看过了一遍,并做了笔记,摘抄了一些实用的词汇语句,逐步形成自己的模板。但这个模板不是固定的,后面我还不断地结合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行完善和补充。

大概10月份我就完成了英语翻译和作文的基础复习。

10月底起我开始主攻作文,每周都会写两套英语二的真题作文,再去对照九宫格和绿皮书的例文,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对比九宫格和绿皮书的范文,我其实觉得绿皮书的范文会更好、更适合自己不过之前一直很少见人推荐诶。个人感觉绿皮书的范文行文会更加自然流畅,用的词组和单词都蛮好的,大小作文的结构也很有逻辑,不是生硬套进去的那种,我会觉得比较适合基础好的同学。因此,九宫格的范文我只是在刚开始复习作文时看了一遍,后面最主要是从绿皮书的范文里学习并补充笔记。其他作文工具书我都没有看。所以我觉得英语作文最重要是你得逐步找到自己觉得舒服、自己能随手抓来灵活运用的词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模板。此外,英语作文我也做了一些语料的总结,包括提建议”“表能力特质”“表态度”“表原因”“表趋势预测等等,把绿皮书里觉得好的词句分类作总结。

 

直到考前最后一天,我还是会保持每天做两篇英语二阅读/完型,保持语感。翻译题也会反复练习,回顾并不断完善笔记。作文的笔记也会不时地翻看,加深印象。另外,我当时特意留了最近两年的英语二真题,用作最后一个月的整套模拟。

 

所以英语保持语感和踏实做题很重要,不要一味追求各种技巧秘诀,反而到时候没有遇到,徒增焦虑就不好啦。

 

六、政治

我的政治77分,分数也算达到了预期。复习的方法其实中规中矩,大家也可以多参考其他更高分的经验贴。

我从八月中旬才开始政治的复习,是跟着徐涛老师的强化课视频来打基础,目的是让自己明白考研政治具体考些什么,即建立好政治知识的框架。当时觉得徐涛老师讲课逻辑我很喜欢,讲课方式也蛮有趣,所以前期从马哲→思修→史纲→毛中特我都一直看他的视频。看的过程中我是搭配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习题)。此外,我每看完一个板块都会在周末花时间去再次完善框架,整理1000题里的错题。1000题我总共做了两遍,再做真题的选择题,后来还再买了徐涛老师的优题库练手。题不在于多,更重要要去总结错题,抓题眼(腿姐后来讲的客观题的班也蛮好的,推荐看看)

客观题中后期更多是看《考点提要》和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也会每天做一定量的选择题保持手感。

11月开始政治就把重心放在主观题了,我看的是腿姐的课,她的答题模板真的很好用,学到了很多主观题答题的思路。

11月中下旬也开始了主观题的背诵。我政治客观题记忆、主观题背诵都是在上下班通勤路上的碎片时间进行的,后期也跟着腿姐的带背语音,一边走路一边听加深印象。(复试之前我曾经还再拿出来听了一下,全是通勤路上边走边听的回忆TT

最后一个月,不多说,肖四肖八练起来,背起来。此外,我也有结合腿姐讲的押题,她讲的答题思路在考场上都可以很好地用上,不怕不会写。

 

七、在职备考时间安排

 

写完上面的全程规划 我都开始怀疑我哪来那么多时间做这么多事,但事实的确我都一步一步做到了。时间不够就挤时间、增加时长,时长还不够就提高效率,利用好各种时间,甚至我后来觉得好像工作日的效率都比周末要高一味增加时间长度也未必就是好事,不要陷入自我感动的怪圈。

 

去年四月份我就关了朋友圈,即使现在打开了,我也没有意识去点开看。考研期间我也没有用什么打卡app。一开始会犹豫要不要在职备考,好像时间真的不够。但是一路走过来,感觉看起来每天学的时长也就那么点,但是日积月累、每天踏踏实实学,时间其实是够的,就看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 我经常在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或者完成一个阶段复习的时候就会觉得,原来前段时间我也做了这么多事情厚度看起来好像永远复习不完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到最后我也看完并做好属于自己的笔记

后来想想,可能正是因为觉得自己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我都非常珍惜。

 

总体来说我把我的时间分成工作日和休息日两大类。平时上班的工作日里又包括了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每一块时间我都是高效利用起来,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得很好的,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一步步自己摸索出来的。

 

1)工作日:平时上班的工作日大概八点出门上班,路上通勤40分钟,傍晚5点半下班,我会利用好上班时间做好工作,基本不加班。

早上通常是5点半-6点前就会起床学习,大概学到740,洗漱换衣服就差不多出门上班了。晚上下班回家后洗完澡平均8点开始学习,学到凌晨1点多才睡觉。

 

1)整块时间:工作日我的整块学习时间就是早上差不多2个小时+晚上下班后5个多小时。早上的2个小时也不算很长,所以我前期是用来看专业课本、理解知识点;8月中旬开始政治之后,我的早上时间都用来看政治(网课/做题)了。而晚上的整段时间比较长,我通常晚上先做两篇英语的真题,再进入专业课的复习,即看书或是做框架笔记、电子笔记。因为时间相对比较长,可以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和知识点汇总笔记。

 

?2)碎片时间:上班时候的碎片时间其实也蛮多的,像上下班通勤路途、自己工作完成后的空闲时间、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积累着积累着就多了!而我主要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在第一阶段专业课复习的时候,看第一轮专业书主要是为了了解专业科目内容,并不会特别需要沉思(好像很严肃),所以我就会利用白天的碎片时间来看一部分,晚上整段时间就用来整理知识框架和电子笔记。而后期我也会用早上碎片时间来理解记忆政治、以及334的专业课内容;而下午的碎片时间可以用来记忆440的专业课内容,还会抽空写写英语的翻译题或者作文。碎片时间的高效利用就显出我的电子笔记的作用了!像专业课本、政治这样纸质资料为主的,我就会用手机拍照。现在翻看去年的相册,基本全是网课截图、纸质资料的照片一有空余时间我就会拿出来看、上下班路上也都一直在地铁上看

 

所以我工作日的安排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得利用起来。其实午休时间也可以用来学习,但是因为我吃完午饭通常就1点了,只有半个小时时间,所以我干脆用来午睡一会,毕竟早上我起得也挺早的,稍微休息一下也可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的精神。

 

2)周末/休息日:双休日和节假日是很宝贵的整天的时间,但我也不是狂去复习,还是按照原来的复习节奏和进度去正常复习。周末我通常会抽时间做一些总结性的事情,比如专业课、政治课的模块总结、错题总结、知识点总结、复习进程总结&下阶段规划等;以及模拟性的练习,如各科的模拟和作文等都需要比较多的练习时间。双休和假期我也会奖励自己晚起一点点,以及拥有在床上躺着睡午觉的时间(流下了社畜的泪水TT

 

八、复试经验

这次的复试战线拖得蛮久,最终采用线上复试的形式,其实大家都一样,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方向面试的时候,先三分钟自我介绍,然后抽一道专业题回答,再就是老师们一些自由提问。然后英文面试环节是先用英语自我介绍,再回答一道问题。感觉今年问的问题都跟往年不太一样,所以具体问题参考性也不高,就不详述了。

但是我个人自从出了初试成绩我就有一直在准备复试。是按着往年的初试复试来复习的,以不变应万变。

大概春节假期结束后我就逐步开始了复试的准备(纯粹觉得没学习很空虚,同时也想缓解一下成绩出来前的紧张)。因为初试时间有限,所以我在初试后、成绩出来之前也补充了一些课外的读物,比如《大数据时代》、《中国体验》、《弱传播》等书籍,也相应记了一些读书笔记。

此外,我还再次重新把大数据方向导师的论文仔细看了一遍,因为初试时候没有太多时间详细看,所以利用初试后的时间再次仔细看导师近三年的论文,并且把初试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此次认真看论文,我会觉得我对知识的理解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尤其是研究方法一块,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似乎初试看过的内容、大数据研究方法等知识都连通起来了。所以我觉得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建议在初试备考中后期就可以多看看导师的论文。

 

因为初试考了蛮多热点的,所以我在复试备考过程中也比较注重对热点事件的整理、尤其是新冠疫情相关的。也看了一遍初试的电子笔记,重新再系统梳理了统计和研究方法的知识点。


同样,复试备考我也做了新的电子笔记,主要按专题划分,都是一些以前没有太系统整理的知识,我将其分为了新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媒介伦理规范 专业主义”“大数据研究方法”“文献检索”“论文笔记”“疫情与新闻传播(数据新闻)”“国际传播”“面试问题几个板块,以应对笔试和面试。

但是,今年笔试没有了,抽到的问题也没准备好,老师追问的问题也都与这些无关所以emm…. 不过这些都过去了,成绩成为了过去式,不看复试结果,我觉得整个准备过程我是收获很大的,尤其是对大数据研究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从对导师论文的研读中我更加清晰了一个研究的进行过程,从对新冠疫情等热点话题的梳理中,我对数据新闻、对一些社科理论的运用更加明晰了,等等。

此外,由于复试战线的确蛮久的,我就利用了空闲时间,自学了python语言、tableau等作图软件,让自己提前去熟悉大数据研究方法和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尽管短时间也未必能掌握特别好,但也是个好的开始,知道自己对这些软件的接受程度,以便之后学习的规划。

 

九、初试题目

之后学校官网也会公布的,记得及时去下载呀。我下面附的是我考完之后自己马上回想的,但是我这个人一考完就会忘掉很多考题的那种..所以下面是自己的回忆版哈,可能不太准确,想快点知道的话多参考其他经验贴。

(一)334

 

必答题(50分):1) 四全媒体是什么; 2)四全媒体下,新闻从业者的新要求

名词解释:计算传播学 小世界现象 信息茧房 回声室效应

简答题:(1)回归分析;决定系数。(2)方差分析主效应和交互效应。(3)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什么;和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论述题: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应用

 

(二)440

 

必答题(50分):材料是呦呦鹿鸣事件。1)对案例洗稿行为的看法,是否侵权;2) 法律和伦理上如何规范从业者

名词解释:社会比较 社会化 后工业社会 全球化(应该是,记不太清了)

简答题:(1)选择性接触是什么;有什么后果;(2)社会心态:影响因素;从社会分层角度看当今网民社会心态的特点;(3)基本归因错误:是什么;出现的原因

论述题:案例材料是奔驰女事件:1)分析为什么能成为热点;2)本次舆情新特点

今年两份专业课试题变化都蛮大的,看到题目后我也惊了,但还好迅速冷静下来,能写多少写多少,总体还是按照自己复习时练习的答题思路来做的。我记得两张试卷我都写得挺满,只剩了一页空白。做完题之后回酒店拿行李,手都是抖得不行...第二天右手都还是痛的...

往年试题来看,大数据方向的334440分的蛮开,一个是考统计和研究方法,一个是考传播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并且前两年都不怎么考新闻。但从两份试卷及其他方向同学反馈,今年明显增多了新闻知识、热点事件的考核。案例材料的形式在本方向也是第一次出现。毕竟才第三年,试卷形式变化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从中看出老师们对这个方向研究生的要求和期待、以及未来的专业培养方向。所以我觉得复习还是得紧跟热点、学会理论的基础上也要学会运用它来解释社会现象,注重案例的积累。答题要有自己的答题思路、学会举例。

 

十、其他想说的

1. 关于电子笔记:

上面也提到,为了方便随时查看和修改,我的绝大部分笔记是做电子版的。我是用Onenote这个软件做的,它可以分不同的笔记本,不同的笔记本还可以区分不同的板块。这样能让我对某一模块的内容有整体的观感,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知识点。

另外,它还可以联动Onedrive,跟手机端连接,方便随时看笔记。但是我为了更快速,经常是导成PDF来看。后面还会打印出来,便于后期查看和补充笔记。其实很多其他的电子笔记软件都差不多,选择自己习惯的就好。

当然我并不是一直都做电子笔记哦,我觉得后期手写很重要,可以锻炼上场作答的手感,电子笔记对我来说更多是把书本变薄的作用。所以各科一些归纳性的、总结提炼性的内容、答题思路提纲等我都是手写的,那么手写笔记即是把电子笔记变薄

 

复试笔记模块划分截图:

 

2. 关于在职备考:我觉得大家不要太把在职备考妖魔化,我当时是觉得如果我辞职考的话我的压力会更大,同时也选择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当然我的工作内容也与所考专业有一些关联,并且工作不会很忙,所以不辞职也没关系。在职备考更考验你的专注度和抓重点的能力,你要比别人浪费更少的时间,高效利用好能学习的每分每秒。最后就是不要想太多,专注当下,不要总想着跟其他人比较,踏踏实实把自己的计划完成就好。

 

3. 关于真题:做好往年初试复试试题的分析很重要。

1)决定目标院校前需要了解往年真题,看真题风格和题型是否适合自己。

2)正式备考初期也需要分析好真题,看学院考察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考的、考察的维度是什么?这样就知道接下来复习的核心在哪

3)备考各个阶段也需要时不时回看真题,看这个知识点往年是怎么考的,我的下阶段备考计划是否需要调整?

4)每复习完一个阶段我都会下笔做真题,这样就能知道自己的复习效果,以及答题上的缺漏,及时查补。

 

写在最后:

备考期间,我的微信浮窗一直开着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当自己迷茫、不知道怎么进展的时候,我就会去看他们写的经验贴,算是一种鼓励和方向指引吧。没想到如今自己也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经验贴,希望也能给大家一些些指引和启示。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818(微信号)